
但一聽聞關老師要在橫濱三溪園舉辦春季茶會,
便早早地訂好機票與住宿,
懷著期待
三溪園建築起始於19世紀末期,佔地17.5公頃,
係生絲貿易家原三溪家族的宅邸。
如同華麗一族鋼鐵世家的財力,
這家人的嗜好便是把德川家、豐臣家...等的古建物,
整棟直接移植自家庭院。
雖然偶爾也會誤植,將豐臣家建物認成德川家,
不過就建物的保存狀態而言,可說十分地用心。



原先一直很難理解,
茶會為什麼只能穿色無地出場,
後來才體悟到,當一堆人擠在狹小空間中
如果還百家爭鳴暗中較勁,就視覺上真的很難平靜地體驗整個過程。

茶會前的準備工夫往往不能少,
大伙都嚴陣以待地整理著物品,
不僅僅是為了器具的貴重程度,
更重要的是對於物的愛惜態度。


第一席是位於白雲邸,關老師的茶席。不能免俗地,還是要來一下揖讓而升的段子
大家都在辭讓最前頭幾排的位子,(不過我想會去辭讓的人,會不會其實就是最想坐在前頭的人...?!)每當看到這種情形,我都會想一個箭步衝上前去,一屁股坐下...
好不容易喬完序位,大伙也就靜靜地待在待合處,
偶而夾雜著幾句閒聊,等待著茶會的開始。


基本上茶室床之間的掛軸,都必須是得道高僧所提的字。
裡頭的字句,乃至於茶花、菓子及用具,在在反應著當時的季節感。
雖然今天四席所用的器具,有如大車拚般名家精品盡出。
但配合著時令,優雅地表現著幽微美感的,真的只有關老師這席。
含苞待放的白牡丹,不與表徵當季藤花的和菓子爭纓。
而恰巧三溪園內前往茶室的路上,就種植著美麗的藤花,
雖然今年因為氣候因素,當季的藤花開得稀疏,
但在茶室中欣賞著藤花菓子,也不啻是相映得彰。


這場茶會是今天唯一的濃茶席,
雖然沒能看到關老師親自泡濃茶十分扼腕,
但這次所喝到的濃茶,真的會讓人有回甘的舒爽感。
另為
通常會在床之間擺放裝茶杓、碗...等等的箱子/蓋子,
這場茶會大量出現十五代及十六代家元題字的箱子,
茶杓係自做,但茶碗的話,就有點像是乾隆愛在古畫上蓋章,
家元會幫茶碗做箱子,一代代累積就變成另類的俄羅斯娃娃。

所以也就只能拍拍招牌聊表心意。
第一席結束後隨即快步前往位於鶴翔閣的第二席,行程緊湊好比跑趴。
第二席很明顯地重點在器具,
關白御好釜讓人好奇,
後來才發現是釜蓋上坐了個(
另本席重點心得:
一、原來日本人進點前席時也會掉柄杓,大家請不要過度自責。
二、退場時記得要先收建水再收茶碗組歐,姊姊有練過好孩子不要學!


茶會進行到此,跪坐時數早已破百,疼痛指數破千。
但為了台灣人的面子,還是咬牙苦撐中。
所以當看到第三席待合處是椅子時,大伙莫不衷心期待本席為坐禮,
但實在是好傻好天真,到最後還是繼續跪坐五千年。
本席依舊為炉薄茶,值得讚賞的是さつき菓子,
像個紅風車,裡頭包的紅豆餡甜而不膩,菓子造型具獨創性。

午餐是懷石料理老鋪なだ万的便當,
在一早上連吃三道甜點的情形下,
剛好換換口味紓解身心。
便當菜色十分精美,蝦飯跟蓮藕都出現了
雖然有點涼(這是正常的),
但味道確實地讓人體悟到當初懷石料理的真諦。


由於第四席位於遙遠的月華殿,
飯後休息一陣後,便一同信步前往,
途中行經多處古蹟建築(有將軍家徽的那種),也有正式的茶室、待合...等。
最近剛好是菖蒲花的季節,園內開得好生茂盛。




第四席是學校茶道連絡協議會的場子,
還沒到茶室,一路都是國高中女生穿著水手服引著路(大心)。
果然是青春無敵,穿著制服泡著茶讓人心底猛喊萌~
這場的點茶法是類似御園棚的立禮,菓子是可愛的圓餅及千代結干菓子。
主客則是忙裡偷閒過來關心的關老師,當時還引起一陣騷動。
不過亭主還是十分穩健地泡完茶,很厲害阿。
到日本參加茶會真的是很特殊的體驗,
看著言語不同的人們,用著共通的茶道語言溝通著,盡力傳遞著待客的心意,
不僅僅是茶席的主人及亭主,酒凡青年部的大家也都十分熱情地接待我們,
從帶著我們一場場跑趴,到晚上的晚宴,都可以感受到他們的用心。
(其實我是想說東西真的都很好吃阿...!!)
雖然我一點都不想要當“跪“婦,但如果有機會的話,希望每年都能造訪阿~!
地圖資料 ©2010 ZENRIN -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